政策导览|医共体监测指标出台;独资医院领域扩大开放试点;卫健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指引发布;新版中医院数字化建设规范印发

发表时间:2024-12-30 15:42



大家好,这里是每月医药政策导览,主要整理分享近月来行业内值得关注的政策信息。本栏目由杭州唐古信息推出。


国家


基层卫生健康司   2024.11.01

关于印发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监测指标体系的通知


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监测指标包括五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


紧密型推进人事、财务、业务、药品、信息等统一管理。下属二级指标包括:1.资源统一管理;2.医共体内部民主决策;3.服务协同联动。


同质化—推动资源下沉,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与质量。下属二级指标有:4.二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中级及以上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派驻人数(人)/每万常住人口;5.影像心电中心服务开展与心电设备村级覆盖率(%);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均收入与牵头医院人均收入的比值。


促分工—促进有序就医格局形成。包含7.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占比(%);8.医保基金县域内支出占比(不含药店)(%);9.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保基金支出占比(%)3个二级指标。


提效能—促进医疗卫生资源有效利用和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能。包括10.参保人在县域内住院人均费用(元)及增长率(%);11.参保人县域内住院人次占比(%);12.县域内中医类诊疗量占比(%)3个二级监测指标。


保健康—提升县域居民获得感和健康水平。下属二级监测指标包含:13.县域内慢性病健康管理人群住院率(%);14.县域内四类慢性病过早死亡率(%)。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11.6

关于印发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的通知




内容分为“人工智能+”医疗服务管理、“人工智能+”基层公卫服务、“人工智能+”健康产业发展、“人工智能+”医药教学科研等四大版块,其中:“人工智能+”医疗服务管理版块的中医药管理服务,涵盖中医临床智能辅助诊疗、中医经络智能检测、中药智能审方、中医临床病案智能质控、名中医学术思想智能传承、中医药科研智能辅助等内容;“人工智能+”健康产业发展版块的中医药产业,涵盖中药材智能生态种植、中药材智能仿生鉴定识别、中药智能生产设备三方面内容。



医政司   2024.11.29   

关于印发独资医院领域扩大开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允许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苏州、福州、广州、深圳和海南全岛设立外商独资医院(中医类除外,不含并购公立医院)。自政策发布以来,12月16日,天津市第一家外商独资三级综合医院—鹏瑞利医院建立。



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司   2024.11.22

关于改革完善基层药品联动管理机制 扩大基层药品种类的意见




规范和优化基层用药种类。紧密型医联体用药目录应当根据临床用药需求变化、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等情况实行动态调整,用药目录调整周期不超过1年。


建立健全基层药品联动配备使用机制。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指导县域内相关单位(紧密型医联体牵头医院等),建立区域处方集中审核制度,统一县域处方前置审核规则并动态优化。鼓励药师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平台开展相应药学类服务项目,丰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形式,提供药学门诊、长期处方管理和延伸处方、居家药学服务,促进规范用药和上下用药联动管理。


完善基层药品集中供应配送机制。鼓励依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县域中心药房(共享中药房),优化上下级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供应和用药衔接渠道,优化偏远地区药品配送方式,提高配送效率,降低供应成本。


健全基层药品短缺预警处置机制。紧密型医联体应合理设置急(抢)救等重点药品库存警戒线,及时上报药品短缺和处置应对情况,统筹做好成员单位间药品余缺调度和调配使用。紧密型医联体需建立缺药登记制度。



国家医保局   2024.12.10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完善医药集中带量采购和执行工作机制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24.12.11   

关于加快推进中医优势专科建设的意见




内涵建为“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优化中医护理服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临床科研能力,创新服务模式,培育专科特色文化,完善管理运行机制”。


相关内容包括:中医优势专科要坚持以中医药服务为主,针对中医治疗具有优势的疾病和疾病防治的关键阶段及环节,确定优势病种和主攻方向,制定实施中医诊疗方案,并通过对医学典籍挖掘、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临床实践探索等方式不断优化和创新。


中医优势专科要以解决临床护理问题、提高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为核心,组织实施专科中医护理方案,传承、创新、推广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和经验方法。省级及以上中医优势专科要强化临床病例信息、科研数据规范化采集、系统化分析能力。要围绕临床问题开展循证医学研究,有明确、稳定的攻关方向,重视高级别临床证据和标志性成果产出。


鼓励开展中医医疗技术创新,大力研发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中药新药和新型中医诊疗设备。积极探索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医药企业建立合作机制,推动中医药科研成果转化,培育中医药新质生产力。中医优势专科要从注重疾病治疗转向同时注重健康维护,积极宣传中医药健康养生知识,探索集预防、治疗、康复、个人健康管理于一体的全链条服务模式


鼓励中医医院以优势专科、优势病种为牵引,联合相关专科打造学科群专业链。创新中医综合治疗区(室)服务模式和管理方式,提高中医综合治疗效率。拓展中药药事服务能力,鼓励根据患者需求提供个性化临方加工服务。将“以病人为中心”贯穿于医疗服务各环节,提升医疗服务的舒适化、智慧化、数字化、适老化、适儿化水平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24.12.13   

关于印发《中医医院信息与数字化建设规范(2024版)》的通知




大力推进中医药特色应用:建立智能化的辅助决策系统和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传承及推广应用系统,积极开展共享中药房和中医药健康管理智慧化建设,强化中医药特色治疗过程与质量的智慧化管理和控制,持续提升中医药特色治疗疗效、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为患者提供全流程的数字化、智能化中医药特色服务


促进线上线下医疗服务融合发展:应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拓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推进远程监测、远程指导、健康教育,允许医师在掌握患者病历资料后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及开具处方,药师在线审核处方及药品配送等。


中医医院应当持续推进标准规范应用实施工作,形成学习标准、遵守标准、运用标准、贯彻标准的良好氛围,主动运用标准评价医院信息化应用水平和效果。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   2024.11.25   

药审中心关于在“申请人之窗”增加“优化药品补充申请审评审批程序改革试点”前置服务申请功能的通知




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重庆、四川省(市)药监局作为改革试点,可有部分原国家局拥有的药品补充申请审评审批权限。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   2024.12.11   

关于发布《濒危动物类中药材人工制成品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和《替代或者减去已上市中药处方中濒危药味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的通告(2024年第50号)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 2024.12.13   

关于发布《药物临床试验样本量估计指导原则(试行)》的通告(2024年第54号)



地方




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   2024.12.09   

关于推进县域“三中心一在线”建设的实施意见




三中心一在线分别为:县域中医诊疗指导中心、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中药药事服务中心和“浙江中药服务在线”应用,以达到“全面提升县域中医药服务水平,为群众提供更优质、惠民、便民的中医药服务”的目的。目标:到2027年,县级中医医院完成“三中心一在线”建设全覆盖。


高质量县域中药药事服务中心


县域中药药事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对县域内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药药事服务指导,推动县域中药饮片全流程、同质化管理,提高中药处方质量和用药水平。举措有:


1.强化饮片质量管理。支持县级中医医院牵头建立县域“共享中药房”,推进县域中药饮片采购、使用、储存等环节实行同质化管理。推动县域内基层中医馆纳入县域“共享中药房”统一管理,中药饮片实施统一目录、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支付、统一药事管理,鼓励优先使用道地药材,不断提高县域中药饮片质量标准。



2.统一中药处方管理。建立县域中药处方质量管理制度,制定中药处方质控标准,严格落实中药处方管理、点评等制度,严把中药处方审核关,确保中药处方规范性、合法性和用药合理性。定期开展中药饮片使用情况综合评估,提高中药药事服务水平。


3.加强中药煎煮管理。建立中药饮片统一煎煮质量管理体系,对煎煮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加强煎煮后药品质量检测,不断提升中药煎配标准和煎煮服务质量。与第三方代煎合作的,应符合《浙江省中药饮片代煎服务工作质量管理规范(试行)》,明确中药饮片品规和质量、煎煮流程、数字化监管、物流配送等责任,实现中药饮片煎煮全流程可追溯。


高效率“浙江中药服务在线”应用


建立全域性、统一性、规范性、标准化的中药代煎服务和监管体系,县级中医医院和代煎机构纳入“浙江中药服务在线”应用监管,汇集中药煎配信息,打造透明阳光的代煎服务流程,不断提高中药服务的便捷性和满意度。举措包括:


1.推进代煎流程改造。在“中医处方一件事”标准化中药处方基础上,推进县级中医医院和代煎机构全部接入“浙江中药服务在线”应用平台,进行中药代煎流程改造、软硬件升级,将关键环节信息上传,实现代煎流程更透明、科学、规范和代煎汤剂质量更优质、稳定。到2027年,二级以上县级中医医院“浙江中药服务在线”实现全覆盖。


2.完善代煎流程追溯。开展中药代煎在线服务,通过移动端向群众开放中药代煎流程和物流配送信息查询,实现中医处方审核流转、中药代煎流程、用药交代、物流状态等信息实时查询,设置群众在线用药反馈、满意度评价和投诉等功能,提高群众中药代煎服务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以上,便是本次的分享,欢迎大家留言评论。